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09|回复: 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好文】还原真实内家拳

  [复制链接]

1654

主题

3万

帖子

7

精华

资深专职者

SDR自卫转生术导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312
注册时间
2009-8-23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高级武者勋章 ☆骨灰级粉丝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0节:前言
    平日闲来没事就喜欢拜读一些前辈和武友关于拳理的文章或是习武心得,前阵子我一个做保镖的武友说碰见了一位高人,是练陈氏太极拳的,并且看我这个武友资质不错,不收学费愿意传他些真功夫。我这个武友因为做保镖的缘故,几乎没有服过谁也不怎么看好传统功夫,自打那次切磋我直臂给了他一掌后,他算是服了以此,不过这次他遇见了太极高人后,那是彻底的折服,我还从未见过他这么服过一个人,还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我就不多言武友给我说这位老者多厉害多厉害,怎么就轻易的将他制服等等,但从他与老人练了不到半年的拳以后,我发现他真的和过去不一样了。他过去练的是散打和krav maga这些,出拳很硬,但是练了太极以后,全身放松不再僵硬,而且瞬间爆发力不是过去能够相匹敌的。他告诉我说,这是师傅(太极老头)教给他的丹田发力,他说他还不能完全掌握,只能用出一部分,师傅说他天资较好两年差不多就能有雏形了,但是内家拳练出来后是外家拳不能相比的。说实话,对于内家拳所谓的内劲儿我也是将信将疑的,就在不久前翻阅关于内家拳的文章时,发现了这篇文章,我读了以后真是收获颇丰,即使说的是太极、八卦、形意拳,但是我读后感觉对我练咏春以及其他功夫都有所裨益,因此也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心者能有所悟!

第一节
  内家拳一词最早出现在《王征南墓志铭》,作者是一代文宗黄宗羲。黄宗羲学识渊博,无论经学,史学,天文历算皆有建树。他的儿子黄百家拜师于王征南,所以在王下世的当年便为他写了墓志铭。文中开头写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文中说张三峰是宋代道士。当时徽宗信道,召三峰觐见。张三峰在进京的路上"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后人见到此文,往往觉得不可思议:一是夜梦授拳不可思议,二是以一杀百不可思议。不管这段描述如何,张三峰应是内家拳始祖。该拳百年后流传于陕西,后来又流传于江南,具体经过墓志铭中有详细记载,文中不再赘述。明朝士大夫秉承宋朝士大夫的观念,对武人瞧不大起。但王征南却让黄宗羲刮目相看。黄宗羲在墓志铭中写道:"征南未尝读书,然与士大夫,则蕴籍可喜,了不见其为麤人也。"说王征南虽未读过书但是言谈举止却不像粗人。王征南最后生活穷困潦倒,但是终不鬻技,最后只剩孤坟一座,甚是凄凉。不想百年后却名闻天下。这篇墓志铭定义了什么是内家拳:一是犯者即仆。现在在内家拳里叫搭手即飞。就是我和你一接触,你就要飞出去,没有拖泥带水。二是以小力胜大力。墓志铭中提到王征南比武都是一开始对手瞧不起王,但是一交手就分出胜负。而且有一个对手臂力很强,"四五人不能掣其手"。但是"稍近征南,则蹶然负痛。"所以内家拳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只要拳法中有练气的法门就算内家拳了,而是凡是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拳法都是内家拳。内家拳后来在清末的时候发展出了: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三大内家拳。但是如今练这三大拳的名家又有多少能做到上述的两个标准呢?甚至许多人提出了"要想四两拨千斤,自己先有千斤力"这种混合了外家拳的观点。这恰恰是当初王征南耽忧的:"今人以内家无可眩。於是以外家搀入之。此学行当衰矣。"
  内家拳易学难成。非天资高者不得成就。非有明师指导者不得成就。练内家者,首重天资。这个天资并不是指智商。在内家拳里,天资就是对身体的控制力和身体的协调。内家拳的用力方式有别于外家的用力方式。练内家的人把人发出去的时候自己是觉得没用什么力。有这种感觉不是因为自己的力气比别人大;大部分的内家高手你让他去拎个10公斤的东西他都费力,但是和别人搭手,把人发出去能玩一上午。为什么,因为他发力的时候用到的肌肉和关节和外家拳的是不同的。而且使用这些肌肉和关节的时候,全身需要高度协调。也就是拳谱上说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所以如果对身体的控制力不行,注定成就不了内家拳。(当然也成就不了其他的运动)但是古人也有办法提高对身体的控制力,那就是桩功。不仅仅是内家拳的三体式、浑圆桩,马步也是。有人单纯的以为马步靠增加腰力腿力来稳固下盘,其实增强腰力腿力是副产品。若是马步真是靠增加腰力腿力来稳固下盘,那为什么咏春拳把四平大马改成二字钳羊马后也是高手辈出?现在的人认为下盘稳固是因为腰力腿力够强。其实腰力腿力不是下盘稳固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有二:一个是身弓,一个是内裆劲。身弓好掌握,就是身子稍稍前倾。(但是前倾时不要挺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站好马步后,先保持身体笔直让人推你胸口,再把身子稍稍前倾后让人推你胸口。看一下哪种更稳定。内裆劲是什么?这就比较难说清楚。勉强说的话就是你站桩的时候感觉身体的重量是放在大腿和脚掌内侧。从实战角度来讲内裆劲比身弓重要。咏春拳的祖师就是掌握了内裆劲后,把四平大马改成二字钳羊马。这样一来二字钳羊马不仅使下盘稳固而且步伐灵活更适合活步发力。学武人就要这么比较着学:为什么当初要这么改拳,研究里面的身体结构的变化。不是简单的听个结论:"女人站四平马不好看"就行的。包括为什么李洛能把蹲丹田改成了三体式?为什么杨露禅把陈式太极拳改成了杨式?这些问题的答案绝不是什么防止真传外传或是什么八旗子弟娇气这种见识狭窄的答案。要真能把里面的关节弄清楚了,你就真能成就了。但是这种自己能研究出来的人少之又少,这个时候就需要个明师了。
  明师不仅要告诉你怎么练,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这么练。比如说形意拳里校二十四法,一个明师不仅要告诉你什么叫沉肩坠肘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要沉肩坠肘?不沉肩坠肘的后果是什么?不这么告诉你的师父要么就是不想说(或许觉得你暂时还听不懂或者想捵练你一下)要么就是他自己也不会。有的时候师父一句话,就能让你功夫大涨。但是师父不说,永远隔着一层窗户纸。若是资质高的人兴许就自己捅破了,但一般人就得靠师父了。其实这层窗户纸是一个盲点,明师一看就知道。自己就很难看轻了。那么怎么样挑个明师呢?就是试手。试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用力气。(但是不是让你不择手段和穷凶极恶)如果你是个什么都没练过的人,这个师傅还不能轻而易举地胜你,那你可以直接走人了。若是你是个练过的人,那你就自己要有眼力见。如果这个师傅在和你试手的时候有你没有的东西,哪怕你能赢他,最好还是给他留些面子。要向他虚心请教。如今要找个绝世高手当师父很难,大多数武师只得了一些东西,比如有的人整体力好,有的人步法灵活,但是不全面。但是只要他的东西是你没有的,就值得你和他学习。


第二节
  内家拳到底内在哪?我以我的心得说说,考据派莫要拍砖。其实研究出内劲是什么,也就知道内家拳是怎么来的。现在言内家者,必言丹田力。言丹田力,比言及打坐啦,内气啦什么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说这些言论的都是胡说八道。内家拳的内劲是从外三合来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练内家者先通过外三合出内劲,再通过内三合保证在迎敌时能正常发挥。只是前辈们当时是用当时他们理解的词汇来形容拳里的东西,所以用了些我们现在看上去比较玄的词汇。但是现在的人还用原先的词汇,要么就是他不愿说所以故弄玄虚,要么就是他完全不懂所以只会鹦鹉学舌。
  当你做到外三合后,身体出来的力对于对手来说是十分巨大的,不可抗拒的。但是你却觉着你没有用力;感觉就像是挥挥手一样。所以王芗斋说发劲不过手腕一转。有的时候,若是出手快一点对手会觉的心脏被直接打了一下。而且这股力是能穿透一般的护具的。绝对不像别人说的带上拳击手套内劲就出不来了。古人因为不能用现在的词汇来形容这种力所以就叫它内劲。
  那什么又是丹田力呢?在发力时,手脚一动需要身子配合。而只要丹田一动,身子就能动起来。这就是用丹田力了。但是现在练的人往往只是肚子前突,身子其他部分根本没有动所以根本发不出劲。这种人要么对内家拳失去信心转而攻击内家拳要么就是拼命的练小肚子。更可笑的是还以能练出肚子能把重物弹起来的这种杂耍技艺为丹田劲。真正的内劲在发劲的时候根本不用发身,憋气,把脚震得震天响。真正发劲的时候就合常人走路差不多,所以拳谱上说打人如走路。


第三节:说说无极桩
  三大内家拳必以无极桩作为开始,然后无极转太极,太极转三才。民国时期的武术书都是以一大堆道教词汇来解释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太极,无极如何转太极。讲得详细点的还把周敦颐的太极图拿出来帮助读者了解。但是如果真有读者靠书里讲得悟出了无极转太极的真谛,我绝对佩服您的聪明才智。其实无极、太极一点都不玄,只是古人对重心变化的形容。若是有聪明的读者看到上面的那句话应该就能悟了。我和师父学拳之初,师父教我无极桩和太极桩只用了10分钟。首先,他让我双脚与肩宽就这么站着,然后拿手轻轻地推了我一下,我立时就觉得站不稳了。我当时已经学过形意拳,也曾站过40分钟的三体式,没想到被师父轻轻一指头就戳得站不稳。当时我惭愧得抬不起头,没想到师父说了两句话我就能站稳了。第一句话是把脚脖子松下去。第二句话是把身体向前倾斜一点,不要挺胸。接着他再拿手指推我胸口我就能站稳了。师父接着说,以后练拳身弓始终要这样,不能挺胸抬头。然后接着就不推我胸口,而是推我的左肩窝,然后说:"把重心调到左边。" 我调到左边后,身子也就稳了。然后对我说这就是太极桩。其实无极桩就是内家拳最基本的身姿,而太极桩练得则是最基本的重心转化。这就是无极桩、太极桩的奥妙了。古人把已知的东西套在玄虚的话上自己是看得懂,可是外行参一生都未必参得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人觉得拳谱上什么都没讲,但是等他练成了却又觉得拳谱上把什么都讲了的原因。另外师父在推我的时候用的力是不大的,如果力再大上去就要变换身形和脚步了。练内家拳的最忌讳一招用到死,因为是招总能被破。只有练到懂劲后才能突破招式的限制。


第四节:说说内家拳的基本桩功
  这里说说内家拳的基本功。其实不论蹲猴桩也好,三体式也好,甚至八卦掌的夹马桩,其实要求都一样,都得校二十四法和达到六合的标准。只是各个桩表现出来的侧重面不同所以会让外行以为不一样。像蹲猴桩其实就是侧重于裹。形意拳老三拳:裹、践、钻,裹最重要。没有裹,你的力就外抛,别人自然而然地就和你顶上了。就算你能把人打出去,那也和内家拳没啥关系。内行一看,还是个练死力气的。所以蹲猴桩侧重的就是个裹字。你真要能做到这个裹了,后面的五行十二形你一天就能全弄明白了。但是还是要练,不是说你一明白就是绝世高手了。那为啥这个桩又叫蹲丹田呢,因为这个裹是靠两侧的腰肌向里收完成的(我的感觉上是如此,个人的感觉会不一样,所以有没有做到要靠师父指点和师兄弟之间的互相印证)。李洛能得了真传,就把三体式作为入门桩了。三体式更侧重于迎敌的时候要守中用中,所以在裹字上就表现的不明显了。而八卦掌的夹马桩更侧重于练习内裆劲所以表现形式又不一样。到了大成拳的浑圆桩,它每个点都侧重了,却每个点都不明显了。所以千万不要说哪个桩最好。你认为的最好,是因为你适合这个桩。内家拳的桩出来的东西是一样的。你程度到了,就不会有门派之见了。而站桩则是要实验。有的人一站两小时,其实别人稍稍一碰你就站不稳了。而有的人力气大,站三体式前胳膊可以架个人,但是碰到懂的轻轻一搭手也站不稳。这都是没明白站桩要站出个什么东西。站桩要站出个六面浑圆劲。怎么说呢,就是有人往前推你拉你,往两边拉扯你或是站在你后边推你你都要能站稳。这就是六面浑圆劲。但是你能站稳不是靠一动不动站在那,而是靠身弓的变化和重心的调整来实现的。所以说站桩要站活了,不要站死了。不要以为站桩是一动都不能动的,真这么以为你站再长的时间也出不了高功夫。站桩就是要站到对身体和重心的控制能完全随心所欲。这才是站桩的目的。

文以修心养德,武以修身悟道。

一拳一脉一天地,一静一动一乾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4

主题

3万

帖子

7

精华

资深专职者

SDR自卫转生术导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312
注册时间
2009-8-23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高级武者勋章 ☆骨灰级粉丝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23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说说力从脚起
  内家拳常说不要用手打人要用身子打人。什么叫用身子打人?那就是用脚。用脚一是为了步伐,二是为了发力,三是为了能在移动中发力。大多数内家拳练习者往往站在原地发力很漂亮,但是你让他在移动中发力他就发不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练内家拳的实战不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会在移动中发力。内家拳的人哪怕到了懂劲的的阶段或者说你练到了暗劲或者化劲阶段想要实战也要经过专门的实战训练,不然上台一样被人打。发劲是内家拳最难练的,师父也往往在这个时候设个坎或者留一手。不过这里先不讲发劲,先讲个练习发劲的入门级的东西:怎样体会到力从脚起。
  一说到力从脚起,最多的人就是用腿猛蹬,结果在推手中往往被力气大的人给按住,怎么蹬都蹬不了腿。几经打击后只好苦练力量,若干日后能和力气大的人顶顶牛了于是感慨果然还是力量重要,要想四两拨千斤先得有千斤力。可是你想想,杨露蝉体型不大。他在京城中肯定和摔交高手切磋过。蒙古摔跤手那体型哪有小的,可是人家为什么就赢了。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是用腿猛蹬。内家拳里有两个式子最能体会这个,一个是心意六合拳里的鸡形大劈,一个是太极拳里的走猫步(本人走猫步都是直接走得杨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我当初见我师父的时候,师父要试试我的程度。他教我做了个鸡劈。我们的鸡劈是拗步,要求左肩和右膝在一条垂直线上,左腿膝盖蹲下后顶在右小腿肚中间。当我做好这个姿势后,他把手放在我的左肩上说:你出来嘛。(意思就是让我起身)在那种身子拧成那种姿势下当时我感觉全身没有可以用力的地方,怎么也出不来。师父就说:你看过跑步选手是怎么起跑的吗?我听了以后身子稍微前倾(其实就是调整身弓力)同时在后面的左脚掌一蹭地,身子就起来了。师父就是这样认可的我。他认为我一听就能做出来(但还不算功夫上身),是属于可以练出来的。后来师父说你身体比较胖蹲着练太幸苦,心意拳你把主要的几个招数的劲路搞清楚就行还是和我练太极拳吧。后来我就主要练习太极拳。我练太极拳,师父让我先练习走猫步。但其实用的是搂膝拗步。搂膝拗步也是做到后腿弓前腿伸的那个动作时,师父让我停在那,然后用双手按住我两边的腰胯部位。然后说:你出来嘛。结果是我出不来。师父说:你后腿直接就一蹬那就是和我顶了,你本身又是处于背势,当然出不来了。你要先把身体移进来再蹬腿。于是我先保持后腿不蹬,前膝向前弯曲的同时前脚踩,带动身体前移后再把后腿伸直这样就出来了。有时候试这个动作,别人会把手按住你的手,这个时候如果你手上使劲或者你手什么劲都不用那你也出不来。前一种情况我们叫顶,后一种情况我们叫丢。如何体会初步的不顶不丢呢?你只要像解放军拼刺刀那样拿根棍子,让人拿手顶住拿根棍子。你下身像猫步那样一动,手臂只要维持你持枪的动作,你的手臂自然会做到不顶不丢。细细品味其中身体的运动细节,你自然会了解到怎么做到不顶不丢。


第六节:太极拳论
  这节我会就我习拳的心得讲讲太极拳论。王宗岳和张三丰的都会讲到。先讲王宗岳的。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古人说得话我们往往觉得玄而又玄。练拳的人往往为了一个太极这个名词都能成为国学大师。其实拳就是拳,古人得了东西就借用当时的语言说了出来。那太极为什么是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呢?这就要说内家拳的技击技术了。常见到有人讲在推手中应该怎么制住对手。其实那都是有人配合才能做出来的。真正的推手中,对手是不会给你思考时间的。你只能用本能反应。这个词是我师父一直强调的,应该是见于王芗斋的书里吧。本能反应人人都有。只不过我们在交手中往往不是软就是硬,本能反应出不来了。在推手中,你有了本能反应,身体就会跟着对手自动调整,根本不用你去想。那个时候,对手越用力,你越舒服,把对手发出去得越远。所以四个字可以注脚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就是一触即发。太极拳乃至整个内家拳就是靠本能反应打天下。
  下面从动之则分一直到而理唯一贯,就是对本能反应的描述。无过不及,讲得是掤劲。掤劲是太极拳里最难练的。因为在推手中你一接手就要掤住对方。怎样是掤住对方呢?比如对方往下按你的手。他往下按多少,你就随他多少。要不丢不定。丢就是对方按多少,你比他下得多这就丢了。顶就是你没他下的多甚至你还往上。但是刚才说的都是形容,不是练法。形容就是告诉你怎么叫掤。练法上不是这么练得。所以理唯一贯,这个一贯的理就是本能反应。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到不能豁然贯通焉事讲练出本能反应的步骤。先要招熟。招熟不是能做出动作就行了。招熟是每一招的劲路你都完全清楚,能走得出来。等到招熟了,就已经有基本的听劲了。听劲就是对方的力怎么来的我是知道了,但是怎么应对却不知道。这个阶段就要把拳招的劲路用活了。比如挤劲,拳架里是两手在一起的,在推手中你能两手不在一起也能做出挤劲那你就往懂劲的路上走。懂劲其实就是完全掌握了本能反应,到了懂劲对你就没招式了。你怎么做都是对的。懂劲后就越练越精。越往后,你一搭手就知道对手的劲路在哪,重心在哪,空档在哪。但是你要练到懂劲非有明师不行。有明师了还要看天分看努力。而且内家拳是挫折教育。有时你感觉懂劲了,第二天又不行了,而后怎么练都不对。可是歇了几天后,感觉又来了。所以拳论说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
  从虚领顶劲到退之则愈促是讲得推手时的要领。首先自身要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领顶劲就是虎豹头,下颌微微内收。气沉丹田其实一种形容。真能做到气沉丹田,本能反应立马出来。怎么做到气沉丹田其实重点在脚腕上。脚腕一松,全身自然而然地随脚腕下沉而下沉。别人来推你,把力集中在脚上使用。而不是平常的我哪里受力哪里紧张。做到这个,就是气沉丹田了,本能反应来了。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是在交手时要变化重心,但重心的分配始终是三七开。对方的力从左面来我就把重心调到右边,左边就虚了。他到右边了那我就调到左边。身子一活,接下来就容易了。他的力要往上抬,那就再让他往上一点。他要按我下去,我就还要再让他往下一点。他突然往前推我,那我还要把他的力拉长点。他退了或者烂掉了,那我也不客气直接就脚踏中门不落空了。
  最后几句话不能漏过。不要以为只是单纯的赞扬。所谓羽不能加,蝇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是点出内家拳临场状态。前半句是点出松的特点。什么是松?就是别人一搭你手然后马上拍你的胸口,如果你的手完全没反应过来或者说是慢半拍去格挡了,那你就不是松。人家一搭你的手想要再动,你的手马上能附着对方的手动才是松的标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则是要懂劲后得到本能反应。英雄所向无敌就是靠的本能反应。


第七节:张三丰的太极拳论
  如果说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对太极拳的形容描述,那么张三丰版的太极拳论则是讲怎么练习太极拳。当然这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内家拳上。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什么叫轻灵?首先身体要轻灵。身体轻灵的标准就是我上一节讲得松的标准。其次是要精神轻灵。精神轻灵就是你的对抗意识要强:对方一动,你就要有应对。何为贯穿?在练拳时和技击中,做动作要节节贯穿。由脚到膝到胯到身子再到肩肘手腕手指。说是节节贯穿其实是一起动。但是说一起动又有点不精确。因为动的时候部位和部位之间有一个细小的时间差,所以说是节节贯穿。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气宜鼓荡说得是练拳时练拳时精神要饱满,不是要你憋气。但是又不能像练硬气功外家拳那样把精神全都外泄出去,处处用力大叫。所以说要神宜内敛。所谓缺陷,是指你的拳架里的劲路都要弄清。比如为什么搂膝拗步要先搂膝后推掌,为什么云手的时候头要跟着手走。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你打得拳就不完美。可能在外人看来你打得很漂亮,但是劲路不懂拳打得再漂亮也是只纸老虎——一戳就破。所谓凹凸是指手脚的收束伸展都要符合规矩。比如肘不过肋,你在吸人家的时候,不能把肘伸到肋部的后面。这样你就把对方的力全部吸到你身上了。而手臂伸展时将手伸得直直得话,人家稍稍用力就能引动你了。无使有断续处是指在练拳时不仅单招之间要连贯,招与招之间也要连贯。同时在练拳时身体各部位要协调一致,不协调的话力就断了,不再是整体力了。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起,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内家拳要求力要沉到脚底,手上只要保持维持的力。所以说其根在脚。发力的时候,脚下一踩,手上再动,所以说发于腿。说主宰于腰倒不如说是腰和胯。腰胯是身体的大拳头。腰胯和手一起配合,手上不用力,脚下用力才能发出整体力。最后这个力要行于手指。所以形意拳里三顶里要求指顶,而太极拳里则要求坐腕展指。由脚而腿而腰的配合必须贯穿始终,哪怕动步的时候也要如此方能得机得势,不然你在移动中,移动前和移动后身子散乱受不了力。八卦掌的转掌其实就是训练移动中身体时时要整。这段最后再次强调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在交手中,对方力大,你要加强的不是手上的力,要加强的是脚和腰胯向内裹的力。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有。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短,乃坏之速而无疑。
  不在外面是之行拳交手时力不外抛。后面则是讲交手的策略。你要让他往一个方向去,必须先往另一个方向骗他一下。先让对方以为你是要往这个方向引他,他必定反抗,他一反抗就顺着他反抗的方向发他。一发一个准。文中则是用向上发人做了个例子。越是高明的人骗对方的时候越是让对方察觉不到。他们是用身体骗的。他们用整个身体把你的一部分给引动,接着就等你动,你一动就出去,不动他们就进来。
  最后一段讲虚实要分轻。其实打人也是靠的虚实变化。实以打人,他若顶则实变虚避开他的实,虚变实打他的虚。在拳架中,一招招的虚实也要分清。身形变化时的虚实是怎么变的?从挤到按的虚实又是怎么变化的,这些都要搞清楚。虚实变化时周身也要节节贯穿,否则变化就断了。


文以修心养德,武以修身悟道。

一拳一脉一天地,一静一动一乾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4

主题

3万

帖子

7

精华

资深专职者

SDR自卫转生术导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312
注册时间
2009-8-23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高级武者勋章 ☆骨灰级粉丝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24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节:谈谈肌肉训练和小功法
  好多人主张练内家拳的不练肌肉。他们认为内家拳既然不是用的拙力那么练肌肉也没什么必要。有的人甚至认为练肌肉会阻碍内家拳的进步。Well,这些人的道理有一定的正确性。首先内家拳的确不是靠拙力吃饭。但是内家拳不是不用到肌肉,而是改变了肌肉的运动方式。有人说内家拳是靠骨力筋力。但是哪有运动不用到肌肉的呢?内家拳的下半身靠胯和脚脖子,用到的肌肉和我们平常走路没什么大区别。但是上半身的肌肉使用则和平常的用力方式有区别。内家拳的上半身在发力时主要是用背部的圆头肌。圆头肌是我师父的说法。其实应该包括了哪些肌肉我不是搞专业的我也说不清。但是用的时候是讲两肘尖从朝下变化到朝外再将两肘往前松和伸展。这样就把该用的肌肉都用到了。拳谱里叫背脊发力。而要吸人家的时候则是要用下背肌。其实是后腰部位的肌肉。但是后腰部的肌肉我们很难控制,所以在吸的时候就要有点意了。就是感觉我要到那里了。与此同时,肘尖要往下走。所有的吸,包括太极的捋、按,形意拳将前手回收的动作还是咏春拳中的伏手都是先要往下不是直接往后。往后别人就能冲进来。八卦掌中单换掌直接先往上回到正常位置时则自然就往下了。所以内家拳不是不能练肌肉,哪怕是其他部位的肌肉也能练。但是前提就是你得有个明白师父盯着。因为一练肌肉后,你就喜欢用再有阻力的时候全身努劲,反而就僵了。但是你一旦掌握了内家拳,你再练肌肉的话发出来的力就比同样掌握内家的但是不练肌肉的大。
  那如何训练呢,我师父教我的有这么几个小功法。一个是找一根重点的棍子,重量如何定呢?差不多就是你感觉要刺很吃力的重量。然后拿着这个棍子放在腰间一边做枪法里的圈一边往前走。因为重量的关系,身子会不由自主借用前胯同时向里运动。细细体会你是怎么运动的,然后拿掉这杆枪空手运动。这就是脱枪做拳。之所以杆子分量要足是让你不得不让全身配合你运动。
  第二个小功法是手里握个握力器,然后做各种伸展动作或者拳击动作,全程始终要保持握力器被你握紧。这就是内家拳的前紧后松。也是练习明劲的一个方法。同时这个法门也练指力。准确的说是握力。练好这个功法打拳击你的拳头都要比旁人重几分。
  第三个功法是站着面对着墙做单手俯卧撑。但是要求起来时只允许用肘关节慢慢打开把身体撑起来。而且肘尖不能变方向。这个是练肘弓的力量。俗话说暗劲在肘就是说的肘弓。
  第四个就是用阻力绳做各种拳架里的动作。做动作的时候要琢磨怎么样做出来的动作最省力同时也不会被绳子的回力打破身子的平衡。比如说简简单单的一个出拳动作,光是手用力很快手就酸了。你得注意我出拳的时候重心是怎么移动后我再出拳手就不吃力了,同时在出拳的同时我的身形要怎样才能保持平衡不被回力干扰。


第九节:心意拳的鸡形、马形和八卦掌的步法
  说说招法。心意拳的招法实用霸道,但是多是单式,一两个动作。这是因为练心意拳的人交手往往一招两招就解决问题了。但是看似简单的一招胜负,是需要步法上的配合铺垫。没有步法上的东西,第一你进不了身,第二你就算进身了也发不了力等于没用。
  先讲讲心意的招法。拳谱说打遍天下老鸡形。当初师父入门教的第一招就是踩鸡步,其实就是鸡形大劈。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但是师父不说其中的关节,一个人很难戳破那层窗户纸。鸡劈的关节在于蹲下而不在于手上劈的力道。内家拳里总有一两招要蹲得特别低。甚至有的人能蹲在八仙桌下打拳(据说)。其实老一辈把拳架里的一两招设计的特别低一是能练练腰腿的灵活形,最主要的是把拳里的关节放大给你看告诉你这招的关节在于往下。拿鸡劈来说,这招一打实了,就要把人打一个跟头。你手上有多少力能把人打一个跟头?鸡劈的关节在于手只是个钩子,勾住了以后就别再乱用力了,然后身体往下一蹲,对方就用力扛就是一个跟头。掌握鸡劈以后身子就不用蹲的那么下了,交手中只要脚脖子一松,稍稍往下就能把对手的根给拔了。鸡劈的另一个关节在于蹲下后的起身要学跑步运动员起跑的动作,前脚脚脖子往前一松,后脚一蹬,身子就起来了。同时双手顺着身子一举(类似举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动作),这就是斗翎。现在市面上表演斗翎都是手伸的直直的往上挑。这种动作你把他的手按住让他斗斗试试看,多半都是被你按死在那。
  鸡形的另一个实用的动作是鸡踩枝。不知道在别的心意门里叫什么。心意拳很多招式往往动作是一样的,但是叫法不同。我们的鸡踩枝是手上一个类似于一个钻拳的动作,但是双手都是用的手掌,一只手护在另一只手的肘部,同时一个脚踢铲对方的小腿骨。这个动作的关节在于先要前脚发力用身体把对方撞开后,后腿顺势一踢。另一个用法是对方起腿侧踢时,进身踢对方的支撑腿。这招的难度在于同手同脚的发力。初学者很难掌握。但是用好了,因为它是上下齐攻所以对手往往顾此失彼很难防守。
  最后说说我师父经常用的一招:野马奔槽。马奔槽先是双手下按后双拳钻出同时膝击对方。这招特别凶狠,我师父年以前和散打队员散打教练切磋时一上手就是用这招就分出了胜负。这招的关节在于进身的时候身子要倾斜一点,同时身子要团起来。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稳定。
  说了些招法,说说步法。技击中步法是第一位。师父往往一招制胜,靠的是步法上的优势。他曾和练散打的斗步,往往对方一动就被他踏进中门。如果是他先动往往对方总是比他慢半拍。他的步法就是走三角步。但是一般的三角步往往第一步侧闪完后再走第二步攻击,我们的三角步要求第一步的时候就要闪中带攻打到对手。
  步法中的另一个要点是在迈步时上半身不能摇摆。一摇就能被对手预知了。所以八卦掌的转掌他上半身拧好了以后就是不动的。这样走步在实战中往往对手比你慢半拍。因为你上身不动就会给人一种你还没动的错觉。等他察觉了再反应就来不及了。八卦掌中程派走趟泥步。趟泥步是程廷华实在,把技击中的东西和盘托出。实战中走趟泥步要比不走趟泥步快。另一个趟泥步是最适合发力的。内家拳的技术高就高在可以在行走时发力。若是真想练出打人如走路的水平就要在趟泥步上下苦工。
  走步法还有一个关节就是走起来的感觉要像跳交谊舞的步法。这样的步法走起来就轻灵了容易变化了。而且交谊舞步走起来时上半身也是不动的。而且在带动舞伴时也需要用到整体力。
  所以想要真正把拳里的东西运用到实战中一定要多走步法。不然练得再好一交手就是被打。

第十节
  练拳的有句老话叫:"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有好多人就认为外家拳就是练筋骨硬气功的,内家就练是练呼吸吐纳。再而就把内家拳和气功夹杂在一起。在我看来,这句话拿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相结合。无氧训练提高肌肉力量,有氧训练提高心肺能力。这两样不仅在技击中重要同样在健身中也很重要。
  内家拳虽说四两拨千斤,拿我师父的话讲让我和人摔跤推手只要我不用喂劲你让我玩一上午我都不累。后来我师父有一段时间比较空闲,有时候就拉拉阻力绳。一段时间后他就觉得发的力比以前大了。我师父从来不排斥练力量,只是你在没弄懂拳的时候练力量不容易放松,出不了内家的力。所以外练筋骨皮就是让你练练力量。至于硬气功拍打功我师父年轻时也练过,但是这对身体有伤害,而且内家拳也不是靠硬来打天下所以是不主张练得。内练一口气就是提高体能。太极拳一套拳架,八卦掌的转掌和形意拳的单练时间长了都是有氧运动。何必再去神神叨叨的练什么气功。练气功一打不了人,二又求不得解脱。在道家言现在的气功没有能练出一粒金丹吞下腹,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在佛家言你练气功练出那么多花样死的时候还是自己做不了主。就算练出了什么特异功能,又有一半的几率是因为被灵附体(这些灵多半是报恩),练者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的。就算是自己的,也打不了人。古时候有一行混混就是专门练得打人后让他一段时间后再发作。这里有窍门,但起码不是气功。但是我师爷练太极拳却练出了类似气功的东西。有一次我师父骑电动车摔了一下,一条胳膊抬不起来了。我师爷让他放松然后拿手掌贴着手臂的汗毛从肩到手捋了一下。师爷手放上去的时候我师父就觉得皮肤发烫,随着师爷的手掌移动发烫的部位也随着移动。就这么弄了一下我师父就能抬起胳膊了。师父后来追问师爷这是不是气功。师爷说我只是把意识集中在手掌上罢了,这个东西不是特意练出来的,而是打拳打对了打的时间长了自然会有的,属于练拳的副产品。师爷九十岁死于癌症,但是一直都没感觉。医生对他体检完后认为他的心脏相当于三十多岁人的心脏可以手术。但是后来不知家里什么原因没有动刀。别人癌症都疼的死去活来,师爷却没什么痛苦也算是善终。
    任督二脉属于经脉。有人说打通任督只不过是因为作意于会阴时间久了出现的一种感觉。属于气功的一种。但是和技击无关。藏传佛教也有修这个的,但是不是一上来就打坐。而是要求先修四加行。在印度的谢仁波切教弟子每个加行十万边要在一个月完成,一共修四个月然后再修拙火几乎个个修成。中国的正统道家修炼是存想于中丹田。然后从脚底的经络慢慢打通。具体可以看南怀瑾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但是再说一遍这个打不了人。你可以因为感兴趣练练我以前这些东西也玩过。但是不能指望这些东西用在技击上。

文以修心养德,武以修身悟道。

一拳一脉一天地,一静一动一乾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4

主题

3万

帖子

7

精华

资深专职者

SDR自卫转生术导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312
注册时间
2009-8-23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高级武者勋章 ☆骨灰级粉丝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2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节:说说内家拳的关系以及意识的作用
  用朋友问我看你一会讲心意一会讲太极还一会儿讲八卦的你们练得到底是什么。在这里回答一下顺便讲讲故事。先说说我的师爷。我的师爷算是个奇人。四十岁的时候开始自习太极拳。当时正值文革,师爷属于逍遥派因此有许多空闲时间。后来经常和上海的太极拳师交流。因为没有拜帖所以他可以无顾忌的练各派太极拳。他总结的是陈的脚,杨的架子,吴的身弓和叶大密的手法。陈的脚是指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从脚里出来的,所以它脚上的运动轨迹做的最清楚。吴式的拳法把身弓做得最明确。而叶式的手法巧妙。最后杨式的架子最好,既有技击性又有养身性。那个时候师爷是很注重推手功夫的,但是师爷身子矮矮小小的估计一开始吃了不少亏。后来和上海的一个叫胡耀宗那里得了不少东西。胡耀宗是个奇人,天生的残疾。身高一米五,体重45公斤而且脊柱严重弯曲。他四岁得的佝偻症,驼背而且胸骨前突。后来硬是靠练太极拳恢复了不少。当时他来到我们那,有很多练健美摔跤的和他推手一搭手就被扔出去了。当时的推手是没有打轮的基本上就是一搭手就开始推。师爷看了以后就虚心和胡老师学了一段时间,从那以后师爷的推手就越练越精,成就了大功夫。但是因为师爷是以自学为主出得功夫所以人也就特别保守。当时他的几个徒弟曾问过他太极拳脚要怎么练,手要怎么练,身子要怎么练。师爷沉默了良久就说了句:"练啊。"他很少讲劲,基本上徒弟练拳的时候他就是走到身后哼一声就走开弄得徒弟们谁也不敢打拳。
  转过来说说我师父。我师父也是个奇才。说实话各行各业里的拔尖人物哪个不是奇才?小时候正逢文革,但是家里没怎么倒霉。当时中学生经常打架,师父因为特别灵活所以打架特别好,每次都要被叫出去打架。后来高中毕业分配入厂后就不打架了。所以后来严打没什么事。师父年轻的时候练过散打,摔跤。基本上只要几个月就能超过教他的人。当然那些人本身就是比他大个几岁。后来有一个官二代,他爸爸是我们那的一个团长,家里是回民所以他拜了一个心意拳师父。是宋国滨那一支的。我师父后来就和他学了心意拳。师父学了心意拳后如虎添翼。后来通过别人介绍认识师爷。见了面,师爷让师父摆一个他最得力的姿势。师父摆好后,师爷轻轻一发力就把师父发出去了。师父就此和师爷学太极拳。师爷一直对师父青眼有加。别的徒弟不能摸师父的身子,师父可以。师爷还专门给师父讲太极拳每招每式的劲路。后来师父家里出了大变故,师徒间十年没有见面。十年后师父重新见了师爷,功夫不仅没退反而更加精进。师爷见了十分高兴。后来师父就开始指导师兄们太极拳了,当时师爷没说什么只是悄悄地和师父说:"侬杠啊。" (你傻啊)意思是你教会了别人以后你的名声就不显了。师父因为早年打架学的东西很杂,知道的东西也很多。他年轻时学了八卦掌但后来自己不练了但是却把三角步改良了。他练了心意拳但是只练平时他最爱的那几招。但是学了太极拳后,你在师父面前打任何拳他都知道里面的诀窍。任何人有没有功夫他也能看出来。太极拳就是这样,你单练太极拳很难练出来。我师父是先把心意拳的东西运用到太极拳里,后来又把太极拳的东西放到了心意拳里。
  师父讲拳不喜欢讲玄呼的词儿,喜欢用实际的词。学拳之初讲得都是外三合的东西。因为外三合用到的肌肉和关节比较容易控制。到后来细节的东西就要用意识了。比如说他说身体要稍稍裹劲,这个稍稍的分寸就要用到意识了。再比如推手和技击的时候意识要灵敏,不能让人随便进身。我和他平时推手时他还会和我盘盘手,可是有的时候他一兴奋意识一浓我就无可奈何了,一搭手就被制住没有任何的办法。但是初学者你和他讲意识他很难领会。只有练到了那个程度,师父一句提点才能恍然大悟。
  内家拳的东西细致。越是细致的东西,心性不好的人就越是练不出来。内家拳还是挫折教育。可能你今天状态十分好,讲什么都能明白都能做出来可能第二天就全没了。所以心性不好的人一般坚持不下来。师父的师兄弟里就有心性不是很好的,练了一辈子自以为了不起到后来却什么也没练出来。也是因为东西细致,往往门里就单脉相传。不是保守的原因,而是练出来的一门往往只有一个。师爷看出了当时能练出来的只有师父所以只讲给师父听。师父为人豪气,只要人品好你问什么他都能详尽地回答。不管你是不是门里的人。但是你能领会多少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师爷和师父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大功夫的人。相同点就是爱武成痴和少了思想上的条条框框。


第十二节:说说拳谱里的俗语
  有朋友说自己当初因为一句起如扁担而有所得让我展开讲讲。
  几年前,《逝去的武林》一书中说形意拳是拳禅合一。当时在拳上没什么理解这句话就滑过去了。跟了师父后,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在理。拳禅合一倒不是真让你去参禅,而是师父教弟子时要根据弟子的水平来讲。而弟子往往因为一句话开悟顺而领悟:原来师父之前都讲过只是我当时不懂。而且同一句话可能只能对一个弟子其作用,对另外的就不起作用。这就要求师父要懂得什么时候用怎么样的形式去把徒弟挑拨开悟。而徒弟要开悟需要一直处于琢磨拳的状态。这和禅宗教育法相似。禅宗临济义玄禅师就总结师父要根据参禅者的境界有时要夺境不夺人,有时要夺人不夺境,有时要人境双夺。弟子呢有的资质好的当场开悟,开悟过后只要保任,念念不忘。有的当场开悟不了,便在平常时时时提点终有一日开悟。练拳也是一样。我算是天份好的,师父说什么我当场能做出来。但是保任功夫就不行,有的时候功夫上身有的时候又没有。而师父有的师兄弟练了十几二十几年一直没悟,可是悟了以后保任就不像我那么吃力。
  讲这个就是要说拳谱上的东西和佛经道经的东西一样你程度到了,书上某个词就能让你悟了。可怎么让程度到那儿呢?禅宗有个方便叫参话头,拳里也有个方便叫参劳作。人在劳作时,用力方式一定是最合理的。我们在电视里看过别人挑扁担,所以一句起如扁担让我们下意识的就会模仿挑扁担。下颌自然内收,身子自然稍稍前倾,脚腕在站起来的时候自然放松,一下子就达到了内家拳对身形的要求。往后要做的就是时时保任。再比如练习八卦掌要学推磨,就是因为推磨的时候有向下的力。这个力是身形前倾自带的不需要再加力了。就是这点前倾,让八卦有了碾的力。太极拳的起式的用法要从拎重物上找。你的手脚在把两桶水拎起来的时候是如何配合的,在别人按住你两手时你就怎么走出来。所以如今太极起式两手平平举起的练法都是错的。原先可能只是糊弄外行的演法如今连所谓的内行都瞒过了眼。而练劈拳不得法的最方便的练习就是买个榔头模仿钉钉子,感觉一下什么叫明劲在手,暗劲在肘。内家拳本要求自然放松,而干活好手在干他们的活时身体一定是放松自然的。一定不要小看劳作,艄公摇船,农民锄地,工人推车都能教你东西。所以练拳的暂时找不到好老师的时候就要深入到生活中,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教拳的师父就看你认不认识了。一认识就抓住莫错过,时时体会,时时思考必有大成,也能练得出来。
  参禅得道的都是大丈夫,若是一个人能凭自己一条白棍于内家拳中得了珍宝的又何尝不是大英雄呢?


第十三节:说说实战
  好多人练了许多年的拳,一提实战则支支吾吾。有勇者上台的到后来也多半是变成抡王八拳。完全没有大侠风范。大家看看当年吴公仪和陈克夫的对打视频。两位大师一上擂台就没了台下的风范,俨然两个业余者互殴。什么四两拨千斤啊白鹤展翅啊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实战看似门槛很低——是个人都能打架,但对国术来说却是高门槛。拿太极拳来说上手先练拳架,然后推手。推手里要能把乱采花练好了才能练实战。但是好多人现今在推手上就受困一辈子了实战怎么可能打的好。传统武术就是这样,一套拳中有能实战的动作有不能实战的动作,不能实战的动作其实是身体训练的动作。但是你问师父每招每式他都能讲出用法。其实这些用法实用性不大。比如燕子抄水,说是撩阴其实你真用上就是等着脑瓜挨揍。还有所谓的格挡动作。其实在内家拳眼里单纯的用手臂格挡是格斗中的大忌。碰到个力量比你大的你挡都挡不住。内家拳的格挡是靠步法的变化。就拿鞭腿举例,对手鞭腿抽过来你站在原地挡就算挡下来手也很疼。人在做任何一个出击动作的时候其实都预先设了一个发力点,你若是在他到达发力点截住他,他就发不出力。你若离开这个发力点远一点,他就打不着你。以鞭腿的例子来说就是在他起腿时你要么进他身,要么往侧前方或侧后方移动。这是纸上的对策,实际上却需要平常对反应的训练和步法的训练。所以内家拳懂劲是一重关,想要实战还是要做大量的步法训练。
  各拳法都有打法,打法其实就是实战训练。少林拳散打其实就是几招。格斗式是一个类似于侧面浑圆桩的架子,打起来就是前手手背一抽后接着做一个类似咏春里的膀,接着可以做一个进身进肘的动作。也可以前手臂由外向内挥一下后手背再往前一抽,然后起后脚铲对方的小腿。在对敌中前手其实都是掩人耳目最后制胜的就是起脚一招。对方被你的手搞得应接不暇时从下面攻其不备。这是少林散打的风格。内家拳在实战中手不管如何摆必须要守中用中同时前手不能伸得直直的要往里收。身形不能正面对敌要侧面对敌。同时双脚要保持单重。实战中的单重就是你要始终保持一条腿能随时移动。对方来攻要走他攻击的死角而且走的时候就要攻击,不能走完再打。
  三大内家拳中以心意拳的动作最凶狠,八卦的步法最好。单练太极往往很难打实战。要练实战的就找心意拳的几个动作配合步法经常练习。走步伐的时候脚底和地面是要似擦未擦的感觉。形意拳和太极拳其实偏向劲的东西。五行拳就是五种劲法。得了劲法再练的东西往往就是高层次的东西,但是想要速成却是不行了。太极拳里第一适合实战的动作就是搬拦锤。搬是个擒拿动作,但是是靠身体去拿而不是单纯靠手。重点在拦和锤。其实这前手一拦一锤就是形意拳里的半步崩拳。拦的时候是要贴着对方的手用搓劲。就像用搓板洗衣服的搓。也可以用手掌直接打对方的喉部。一拦若是对方的跟已经被你起开了后手就直接一拳打上去。对方若是格挡前手就顺势做个钩挂劲把对方往前一吸后手正好赶上一拳。在实战中步法就不要用弓步了,莫要被拳架把自己限制住了。在拳架里锤的那一下动作是左手贴在右手臂上打出去的。这在心意拳里叫横拳。所谓横拳出手势难架的横拳就是这样打的。左手贴着右手出拳,对方搭在你右手往左用力则左手往有用力同时右手往前打,反之亦然。若是对方单纯顶住你不让你往前则两手同时往里挤同时往前打。所以这招霸道。若有人能把搬拦锤真正精通配上步法,则也就可以称得上高手了。
  内家拳和外家的分水岭就在这里。内家练劲为主,练劲难。外家练招练力容易速成但是若是不懂劲则出不了高东西。内家练出了劲还是要练实战的东西才能出去打。光练劲耗费的时间就长,需要的资质就高,所以出的人才就少。但是只要出一个人才,就是站在山顶俯看众生的人。以前练外家的再练内家往往提高很快,这是因为练外家的打得多了以后往往明白了一种劲再去和不懂劲的人打就占便宜了,倒也不能说当时他就把内家功夫真正学全了。功夫的真假需要胜负来判断,但是胜负却也掩盖了胜者的不足和败者的长处。但是世人往往执着于胜负,把胜负等同于成败。成败的世界里充满了算计,胜负的世界却要纯净的多。重胜负的是英雄,论成败的是枭雄。如今英雄往往被嘲笑,枭雄被赞扬。大势所趋。
    技击没有气什么事,用的是意识。修道就是修道。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但是他的最初作用一定是为了打斗。达摩祖师叫少林和尚的其实是导引术,完全是强身健体。后来寺里来了一些在外面犯了事出家避难的人慢慢开始有了武术。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寺里的财产和赶走强盗。道士原先没有武术,后来为了单独进山防身所以有了武术。至于修道,三丰祖师的文集,陆西星的文集,黄元吉的文集,包括老子,庄子,吕祖百字铭里正宗修道都是以静坐存想为主。练拳有的感觉是入静后的自然反应但是和技击没什么关系。若您是走以拳修道的路子,所谓技击自然是旁枝末节。我讲这个主要是为内家拳能不能技击说几句话。我从来也没说过发力需要凝气或者用气。发力就是自自然然如同洗手后洒水一般。不存在导气的问题!

文以修心养德,武以修身悟道。

一拳一脉一天地,一静一动一乾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主题

1万

帖子

1

精华

兼职版主

蚂蚁甩棍浙江代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返现券
0
金币
494
金钱
16326
注册时间
2006-6-30

甩棍知识奖章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

QQ
5#
发表于 2015-5-22 10:25 | 只看该作者
前排占位....收门票了                                                   
QQ/微信:109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4

主题

3万

帖子

7

精华

资深专职者

SDR自卫转生术导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312
注册时间
2009-8-23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高级武者勋章 ☆骨灰级粉丝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流狼子 于 2015-5-22 10:29 编辑

第十四节:缠丝劲和起横不见横
  先说说缠丝劲。
  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陈氏的哪个师傅在上海还是哪里的一次宴席上向孙存周说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如何奥妙,孙存周就答一句:缠丝劲没听说过,父亲只教过我里旋外旋。
  故事看看变过莫要当真。但是只要是太极拳里就有缠丝劲,叫法不一样罢了。但是缠丝劲重点在脚上这一点只有陈氏拳打得最明显。所以当初师爷欣赏陈氏拳的脚。杨家把缠丝劲藏起来了,但不是为了瞒谁而是在实战中或推手中脚上缠丝的动作尺寸就是那么小。做大了容易被人所乘。所以杨家拳里的脚上的缠丝运动要从弓步里去体会。弓步架定型后,前腿往后伸的时候要感觉从前脚大拇指到小拇指有个微小的转动然后再往后。这算是比较明显的。其实杨家拳里脚上缠丝运动最明显的就是左右打虎和云手。云手现在好多人都做成了腰在那空转。其实让个人肩并肩站你旁边你就转不出来。不是腰转而是胯转。胯转则先腾胯移动。胯一腾,大脚趾自然有力然后脚脖子一转从大脚趾就到小脚趾了。一定要脚腕带动,用膝盖转容易受伤。因为幅度会过大,陈家拳虽然把脚上运动做明显了,但是也容易让业余者练伤。祖师当初藏一些东西也有一份慈悲在里面。
  脚上运动了脊椎也要转,脊椎转的关键在于头。往右转则头要向右,往左转头要向左。在中国式摔跤里这个叫变脸。要把对手往右摔,脸要往右看。这就叫变脸。跳舞也是这样,你要带着舞伴往左你不可能脸朝着右看。头为一身之首,关键点就在这。虎豹头是确立了前后移动的稳定,左右变脸则是保持左右稳定。练拳者练的时候能做到这点但是有的时候只是跟着做却不知其所以然。运用中则全部丢掉了。师父一句提点后,则念念不忘时时保任。
  再说说横拳。形意拳里的横拳属土号称五行之母。这是因为土有支撑之性。形意拳的五行是五种劲,横拳就是支撑之劲。说他是五行之母是因为形意拳每一式都要有横劲。但是学者往往搞不清:横拳不就是手臂转转,步子斜行吗,怎么在运用里把这个拳做到起横不见横呢?说句题外话,太极拳里横劲叫掤劲。横拳的关键就是在于斜行。横拳有句口诀叫有轮行壕沟之势。关键在轮行上。接手前我的拳是在这条直线上,一接手的时候就已经转到原先直线的平行线上去了。所谓起横不见横,哪怕定步的时候原先重心在后脚一调到前脚就已经变线了。变线后你就感觉对方没有什么力了。所以形意拳看似打一直线,但是其中有变线。看似一拳打这条线,其实是打这条线的平行线,一变线力的作用点也变了。往往只是往旁边移了一公分,打对方就是一个猝不及防。这就是为什么说枪法剑法走刺,走轻灵的路子。轻则妙,变化多。形意拳看似的刚猛隐藏着这份轻灵才能称得上霸道。这么一个细微的变化对手往往被打了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是起横不见横。见不到但心里要见到。


第十五节:闲话自己的习武经历以及练武者的一些参考资料。
  本人自小喜欢舞枪弄棒。小时候喜欢模仿孙悟空抡金箍棒,后来喜欢和我太爷爷在乡下玩打仗的游戏。其实就是两根棍子互相敲来敲去。再后来受我奶奶的影响开始看武侠小说和武侠电视剧。主要都是金庸的。后来看李连杰的太极张三丰和吴京的太极宗师开始知道有太极拳。平时也和同学模仿电视剧里打斗的动作。受这些影响,我开始在网上自己找资料。第一本书就是易筋洗髓图说。为什么找这本书呢?因为小说说武功以内劲为主,而长内劲最快的就是练易筋经了。但是始终没练出激光满天飞的功夫。只到后来一个北京的兄长(他是世家出身跟的师父都是传统传承下来的,所以懂得很多)在摸骨的时候说我的筋骨是练武的料子,问我有没有练过易筋经之类的功夫。到这时我才知道易筋经确实令我收益不少。后来暑假里买了大部头的《少林七十二绝技》。七十二绝技没练成,但是书里介绍三大内家拳说形意拳练一气之伸缩往来,岳飞练了易筋经就创立了形意拳。当时我的理解是要想练好太极拳先要练好形意拳。于是后来就找形意拳的书。当时买的第一本形意拳的书是李金波老人的《形意拳图说》,紧接着买的就是《逝去的武林》。受这本书影响,当时特别想找一个师父学形意拳。于是后来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和我一个城市的师父练习宋式形意拳。我这个师父早年练醉八仙,摔跤和心意拳,后来练的形意拳。当时去了,师父也很好就教我了。当时教的是三体式和劈拳。宋式形意拳的步法比较独特要求前脚不是直的而是往里撇有点像内八字。当时我没理解为什么这样后来我知道往里撇是为了腾胯。当时师兄弟说师父曾把一块公园里的青石砖踏碎还领我去那看了一下。当时场子里还有一个大学老师和师父学的陈太。他也不追求四两拨千金,就喜欢和人顶。我当时经常和他玩互相顶来定去。当时我在外地上学,假期回家和师父学拳。平时在大学里就自己练站桩,然后下载民国的武术书籍看。基本上孙禄堂的,刘奇兰的,薛颠的书我都看过。在宿舍里有时候站三体式一边站40分钟,也站过两个小时的浑圆桩。后来有一年冬天认识我现在的师父,他教我重新站三体式。原先的三体式和伏虎桩被他一碰就倒。后来纠正了以后身子就稳定了。之后我回到原先的那个场子和那个大学老师再推了一次手,当时前几下我们互相顶了顶。后来我有一个捋把他发到旁边的墙上,然后重新来过后我用了个挤把他发出了4,5步远。从那时起我知道我练对了。
  现在的这个师父眼见高,我常给他看一些视频看,练太极拳里的没有让他高看的。有些大师坐着把人发出去或者单腿和人推手他马上能说出其中的原因然后帮我试劲让我也体会一把大师的瘾。太极拳师里他就说过祝大彤的一句话他认可。祝说过他以前练拳时两个手是拿夹板固定的这样身子移动多少手只能跟着移动多少。这个师父是认可的。师父还认可的两个视频一个是外国人拍的保定快跤的视频还有一个是姚宗勋的大概一个小时的视频。前半部有姚的发力演示,师父说他的发力是正宗的。但是后半部有推手的片段师父就说他身上受力了。其实姚先生一辈子主攻拳击,推手有瑕疵是正常的。不能说他不能打,只是他不习惯推手。但是姚先生儿子的视频里展现的水平可就万万不及他父亲了。
  书里面,师父自己曾写过一本心意拳的手插本,最后还有街头打斗的战术。可惜借给友人后丢掉了。他自己认为值得看的是马琳璋写的心意拳的书和王芗斋的书。若是有感兴趣的可以把我讲到的书和视频作为参考资料丰富自己。(完)

————转自天涯论坛
文以修心养德,武以修身悟道。

一拳一脉一天地,一静一动一乾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2万

帖子

0

精华

论坛常客

花开半看,酒醉微醺。

Rank: 8Rank: 8

返现券
247
金币
162
金钱
29
注册时间
2014-2-27
7#
发表于 2015-5-22 10:29 | 只看该作者
不练武,也不懂这些,平时就跑跑步,做做俯卧撑之类的!战术帮顶吧~
花开半看,酒醉微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主题

4899

帖子

0

精华

一级论坛常客

闲云野鹤

Rank: 10Rank: 10Rank: 10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15
注册时间
2009-3-20

武者勋章

8#
发表于 2015-5-22 10:3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靠谱,一般功夫好的是找徒弟不是收徒弟
装逼累了?来瓶装逼人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523

帖子

0

精华

绿灯侠

Rank: 5Rank: 5

返现券
0
金币
4
金钱
249
注册时间
2014-12-7
9#
发表于 2015-5-22 10:43 | 只看该作者
顶先 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63

帖子

0

精华

认证MM会员

无证无求,轮回静守。

Rank: 10Rank: 10Rank: 10

返现券
0
金币
281
金钱
337
注册时间
2014-12-29
10#
发表于 2015-5-22 10: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酒醉丶微醺 发表于 2015-5-22 10:29
不练武,也不懂这些,平时就跑跑步,做做俯卧撑之类的!战术帮顶吧~

原来你的腹肌是这样练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2万

帖子

0

精华

论坛常客

花开半看,酒醉微醺。

Rank: 8Rank: 8

返现券
247
金币
162
金钱
29
注册时间
2014-2-27
11#
发表于 2015-5-22 10:57 | 只看该作者
明蝶。 发表于 2015-5-22 10:45
原来你的腹肌是这样练出来的

那是后来堕落了,练跑步,俯卧撑都懒得做了,喝酒喝出来的
花开半看,酒醉微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5093

帖子

0

精华

钢铁侠

Rank: 6Rank: 6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3532
注册时间
2015-1-30
12#
发表于 2015-5-22 1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始终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63

帖子

0

精华

认证MM会员

无证无求,轮回静守。

Rank: 10Rank: 10Rank: 10

返现券
0
金币
281
金钱
337
注册时间
2014-12-29
13#
发表于 2015-5-22 1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酒醉丶微醺 发表于 2015-5-22 10:57
那是后来堕落了,练跑步,俯卧撑都懒得做了,喝酒喝出来的

赶快练回来!不然怎么保护小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671

帖子

0

精华

蜘蛛侠

Rank: 5Rank: 5

返现券
0
金币
401
金钱
82
注册时间
2015-4-12
14#
发表于 2015-5-22 11:06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收藏起来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资深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返现券
0
金币
126
金钱
3846
注册时间
2011-2-10

荣誉会员奖 ☆思想者勋章

15#
发表于 2015-5-22 11:0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章值得仔细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4 16:28 , Processed in 0.205290 second(s), 54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