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爱甩棍 发表于 2015-12-29 23:55

心意六合拳在西安的传承

李昌

心意六合拳根植于河南,流传于沪、皖、鲁、鄂、晋、陕、甘、宁等地,在古都西安,有多支的心意六合拳的传承,由于和社会交流较少,为广大的武术爱好者这所希知。在西安的心意六合拳的传承有买壮图—安大庆—宝鼎(显廷)、马云青、穆德荣、金三、安六等一脉;买壮图—马振英—马云青、刘庭杰—穆子杰、刘希哲—穆秉琦等一脉;买壮图—马振泰—穆子杰、刘希哲—穆秉琦等一脉;买壮图—袁凤仪—杨殿卿—杨祥麟—刘希哲、穆秉琦等一脉。这几支的传承之间又相互交流,互有补充,延传至今。

2005年11月末,我途经西安,拜访了杨青海(心意拳大师杨祥麟之子)先生和穆秉琦(心意拳大师穆子杰之子)老师,使我了解到了鲜为人知的心意六合拳在西安的传承的情况。现整理如下。

西安的心意六合拳的传播集中在西羊市街清真大寺的周围,当年穆子杰、杨祥麟、刘希哲等老一辈心意拳大家都居于西羊市街。西羊市街清真大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沿衍扩建,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之所,亦是一所罕见的华丽古建筑群。清真大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之一,现对游人开放,是古都西安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听杨青海讲述心意拳大师杨祥麟

杨青海先生现年57岁,原名杨凤岭,是心意拳大师杨祥麟的儿子,随其父亲来到西安定居已近五十余年。近年来随着河南周口老家的亲戚相继的过世,杨青海一家也越来越少的回老家了。我去时已近中午,杨青海的老伴正用饼铛子烙着河南大饼,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还保留着。杨青海先生对我讲述了些他们的家事。

杨青海先生说:“杨祥麟是俄父亲。杨殿卿是俄爷。”杨先生说话已是纯粹的西安口音。杨先生介绍说,其父亲原名叫杨洪瑞,字祥麟,家中排行老四,又称杨老四。在武术期刊中,常见到有人写作“杨响林”,是错误的,有必要更正。1957年杨祥麟带家小移居西安,1978年过世,终年82岁。杨青海现在已经不再练拳,也不再关心武术界中的事了,但谈起其父亲、其祖父的功夫和英名来,杨先生还是滔滔不绝,引以为豪。但对于详尽整理杨祥麟前辈的资料,杨青海则不愿深究,以为老人家已经去世多年,再整理那些事迹也没有什么意义,徒增伤感而已。

杨青海先生说:“我一生中最佩服的人,就是我父亲。”杨祥麟老前辈一生练武,每日早起练功,一日不辍,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练功,就是睡觉也在练功。杨祥麟是中国典型的拳术修炼家,意识警觉,终日惺惺,不曾稍间,杨老前辈的这种武者精神,绝非普通人可以想象,的确令人佩服之至。

杨青海先生说,他小时候由于父亲的管制较为严厉,并且在当时的那种尚武的环境和风气下,也随着其父练拳,每天操练单把、双把等。但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缺衣少食,为了家庭成员弟弟妹妹们吃饭,杨过早的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在那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每日为肚皮奔忙,尚不能果腹,又哪里有精力来安心练拳呢?由于生活所迫,杨没能坚持下来,练功时作时辍,最终也没有练成。杨先生至今谈起尚觉有一丝悔意,错过了练拳的大好时机,但当时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又怎能够练得了呢?虽然没能成为武功大师,杨青海还是从拳学中获益匪浅,小时练拳造就了一幅强壮的身板,几十年来杨青海身体一直很棒,其中得益于心意拳多多。杨青海先生有一位弟弟叫杨慈民,因患病精神错乱已有多年,据说杨慈民功夫练得很好,颇有乃父风采。可惜现在也无缘一睹其神韵了。 杨祥麟来到西安以后,和当地的心意拳家来往颇多,当时穆子杰先生也住在西羊市街,他们谈拳甚契,关系莫逆。杨祥麟在西安授徒很多,为心意六合拳在西安的发展作了积极的贡献。西安老一辈功夫名家刘希哲先生,曾经请杨祥麟先生到家里跟其习拳。

杨青海先生还说到,当年其父杨祥麟和上海心意门关系密切,来往很多。在上海威名远扬的心意六合拳一代大家卢嵩高先生是杨祥麟的师叔,卢对杨的功夫很是欣赏,杨祥麟亦和在上海谋生的一些师兄弟如李豪友、李尊思等一些人感情深厚,过往较密。杨祥麟每年都要去上海一趟,去拜会旧友交流拳术,主要是应师兄弟之邀传授拳术,杨祥麟对上海一脉心意拳的充实和完整立下了功劳。但是自从1978年杨老先生去世以后,杨家就和上海方面断了联络。现在的上海一脉心意门应该对杨祥麟前辈记忆犹新,杨祥麟在上海曾传授给解兴邦的弟子们功夫,面见过杨老先生或得益于杨老授拳的人也应该有不少吧。

杨青海先生说到,心意拳练法单调,一个单把每天来回练习,练时会感到枯燥无味,自己的功夫长没长自己也不知道,直到遇着实战时,一出手把对方打出多远,才会尝到练功的甜头。杨先生还举一例说到,心意门中有一人马梦洛,就是凭一招单把打遍天下无敌手。杨青海对现在武术界颇有微词,以为多是花拳绣腿,娱人耳目,算不得真功夫。“像俄父亲那样的功夫才是真正的功夫。”杨青海说,“俄父亲说心意拳是内家拳,是不准乱传的。”内家外家的争端,常见于现代的武坛,杨青海已经不是武林中人物了,但从其口中说出“内家拳”三个字,这里必当有前辈的真实见解,我当即赶忙问道:“你父亲说什么是‘内家拳’?”杨青海说:“内家拳就是不向外传授,传内不传外。”说的是传授的极秘。



东东爱甩棍 发表于 2015-12-29 23:57

拜访穆秉琦老师

在杨青海先生家里,听杨先生说到杨祥麟和穆子杰大师交好,我于是连忙问询穆子杰的情况,杨先生说穆子杰的儿子穆秉琦开办了一家“回民精一武术馆”,家就住在附近不远,于是下午我便去拜见穆秉琦老师。

穆秉琦老师今年70岁了,气色极佳,谈锋甚健,和悦可亲。穆秉琦老师5岁便随其父亲穆子杰大师习拳练武,精通心意、形意、八卦、太极、白猿通臂等多种武术,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武术大师。穆秉琦老师早年在西安运输公司上班,先做司机,后搞管理,现已退休在家,以习武、研武、教武为乐。穆老师是山西省武术协会委员,山西地方传统拳研究会理事,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并兼任“西安回民精一武术馆”的馆长和总教练。穆秉琦自幼随其父习武,稍长便代父传艺,传艺时穆子杰在旁看着,教得不对了就把两个人叫过去亲自再教一遍。有很多师兄弟都是穆秉琦教出来的,所以穆老师积累了丰厚的教拳经验,传授时动作演示准确清楚,拳理解说透脱明白,不少人都赞叹说“穆师兄教人有一套。”

“西安回民精一武术馆”是1986年5月4日由穆秉琦发起创办的。武术馆的前身是“回民精一健身会”,创办于民国二十四年,第一任会长为铁彦彪,第二任会长为马云青(和宝显廷是师兄弟),解放后解散。发起此馆时穆子杰大师去世不久,重组了精一健身会也算是了结了穆子杰大师生前的一个心愿。

穆秉琦的父亲是西安武术界赫赫有名的一代武术大师穆子杰先生。穆子杰字万春,别名世铎,生于1906年1月2日,卒于1986年2月7日,享年80岁。穆子杰自幼好武,师从多位武师,然以心意拳最为精深。穆子杰少年时期根从其舅父铁彦彪学习武术基本功,铁彦彪人称“铁教师”是西安颇有名望的硬气功、长拳名师。接着又随时任“回民精一健身会”会长的马云青系统学习心意六合拳。20岁时穆子杰与武术名家交流,拜访到河北查拳名家铁志英,从铁氏那里学到查拳的套路和兵械。1928年山西平遥著名的武术家李翁来到西安,受到当时西安名流刘庭杰(外号刘三爷)的热情招待,李翁精通太极、八卦、形意等武术,穆子杰恭敬有加、虚心求教,得到李翁的太极拳、白猿通背掌的传授。穆子杰的心意六和拳分别得马云青、宝显廷(宝显廷、马云青二人都曾得到安大庆、马振英的传授)的传授,又曾得到马振泰的直接传授,后来和河南周口移居西安的心意拳大师杨祥麟关系莫逆,互相交流换艺,因此穆子杰的心意拳博学了西安的练法、河南鲁山的练法以及和周口的练法,对心意拳研究最深。穆子杰的心意六合拳功夫老到,架子标准,马振泰曾赞叹穆子杰“心意拳的架式、神态好似买老师再生。”另外,穆子杰还师从河北八卦掌名家田金峰(田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高足梁振甫的弟子)学习了八卦掌,师从傅剑秋的弟子王青山学习了形意拳,当时在回族街共同学习的有马忠卿、穆子杰、马恩臣、白云祥,被称为形意拳四大师兄弟。早在1933年穆子杰在武术比在中获优胜奖,1934年应邀参加全国六届全国运动会,解放后1953年作为西北地区代表参加天津市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表演大会”,1956年代表陕西省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大会”,1978年72岁高龄的穆子杰还作为陕西省特别代表参加湖南湘潭市召开的全国武术比赛,灵活自如的拳术表演使人惊诧于他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穆子杰一生为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尽心尽力,培育出了多名优秀的弟子,如刘志贵、马明英、马青山、白明玉、马俊海、铁志信、润延年、苏克勤等。穆老师曾说到其师弟润延年、苏克勤的功夫很好,是穆子杰大师的关门弟子,惜乎来去匆匆,没来得及拜见。穆子杰教授心意拳很有特点,穆子杰所教给弟子的心意拳都是按套路来教的,并且每个人所得的套路不同,名称也根据其特点各自不同,如“心意六合十字披红拳”、“心意六合十面埋伏拳”等等。

从穆秉琦老师那里,我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心意拳在西安的传承和现况。

大家较为熟知的西安的心意拳传承是买壮图—安大庆—宝鼎(显廷)一系,宝鼎在民国年间曾著述《形意拳谱》,并在西安、四川、宁夏等地授徒颇众,名声鹊起,至今还有宝家后人还在西安小毗园居住。另一支的心意传承是买壮图—马振英—宝显廷、马云青、刘庭杰—穆子杰、刘希哲及其买壮图—马振泰—穆子杰、刘希哲等一系。再一支即买壮图—袁凤仪—杨殿卿—杨祥麟一系。

穆秉琦老师讲起买壮图的拳法的传承时说,买壮图传拳分三个阶段:



东东爱甩棍 发表于 2015-12-29 23:57

一.鲁山传拳。当时马福图、马振英、马振泰(马振英是马福图的儿子,马振泰是马福图的侄子)即是买师的早期弟子,在河南鲁山赫赫有名,当时曾任镖局的镖师,被称为“鲁山三大马”,号称马家三杆枪。
二.周口传拳。周口袁凤仪即是先生之高足,袁以下有号称周口三杰的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三位高手。这一支对广大的心意拳爱好者来说较为熟悉,传播也较为广泛。
三.西安传拳。即西安的清真寺阿訇安大庆先生,安的弟子宝鼎(显廷)被称为“军旅武术家”,一生传人甚多。
马振英在鲁山时,曾因年轻气盛,与人动武,将人打死,于是背井离乡,到西安避难,同时也把心意六合拳带到了西安。穆老师讲述时说,当时马振泰与人动手,也不是当时就把人给打死了,按现代话说是休克,如果及时救治的话还能复醒,但当时马振英还年轻,那懂得这些,吓的仓皇跑了。穆老师和人比武过程中也出现过这种情况,立马掐住人中,将人救醒过来,并无性命之虞。当时西安回民习武风盛,时常聚集在清真寺内练武,马振英到了西安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众人试技,以高超的武艺折服众人,又兼马振英在河南学过阿訇,会念经,由当时任社头的刘庭杰先生保荐,马振英开始在清真大寺当阿訇并在寺内传授心意六合拳。马振英在西安的传人有:宝显廷、穆德荣、穆德泰、马云青、刘庭杰、刘怀章、马宗麟等。

马振泰曾先后三次来到西安,穆子杰、刘希贤、刘希哲等人都曾得到其传授。当年马振泰七十多岁,自述其家乡为河南鲁山县王范镇。在《瀍河文史资料》中有记载道“洛宁马振泰”,洛宁在洛阳西面的一县城,抱此疑问我问穆老师知不知道洛宁,穆老师说听说过洛宁,也许是王范镇的一个村吧。可见,在马振英或马振泰的忆述中曾提到过“洛宁”,但并未说清楚洛宁和鲁山王范镇的关系。我又就此问穆老师,穆老师猜测说,也许是马振泰老家是洛宁,后来搬到鲁山县王范镇住的。推测只能到此,真实情况尚待查实,姑且存照。
从穆秉琦老师那里又听到了很多杨祥麟大师的轶事。杨祥麟1957年时来到西安谋生,当时得到穆子杰的照顾,和穆子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杨祥麟功夫超绝,但极为保守,杨祥麟和穆子杰二人常常交流切磋,惺惺相惜,但是二人交流却从来不让外人听到看到。杨祥麟在演练功夫时,一旦有人从旁经过或从远处观看,杨当即便停止不练。有一次,穆子杰叫过穆秉琦来,让杨祥麟指点练法,杨祥麟于是就教了穆秉琦一个“落”式,落下以后呢,杨则没有说明,穆秉琦意练得一头雾水,不明就里。直到后来其父穆子杰过来,又教了一个“起”法,如此一 “起”一“落”才算完整。可见老一辈拳家教授之保守,学拳之艰难。

穆秉琦与杨青海先生很熟识,穆老师说杨青海过早的背负起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放弃了练拳。穆老师又不由得慨叹今日的生活条件的优越,说在他小时候那个时期,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生活实在是困难啊。那时候练武更叫个艰难,营养供应不足,而练拳的人饿得又快,那时候晚上练到半夜,饥肠辘辘,觉得世上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喝上一碗红薯粥睡觉,但这点要求也不能够满足,常常是饿着肚子睡。穆老师说道,当年在西安武术界有一位摔跤高手马春堂(其师曹国富,已逝),摔跤在西安坐第一把交椅,其人爱武成痴,即使饿着肚子也不能不练功,最终还是练伤了,内伤,五脏六腑都耗干了,就如光开车不给加油一般,虽然后来精心调养,但直到现在还是体质孱弱,比普通人尚不如。现在的生活条件和那时相比,就是天上地下啊,练武的人有福了,可是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来练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在穆老师家里还听到穆老师讲起很多武林旧事,十分精彩,平添了几分对先辈的敬仰之情,一一讲述与诸武林同好共赏。穆老师讲,穆秉琦小时曾得到其舅爷铁彦彪的指点,铁彦彪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卒于1953年。铁彦彪有一身硬功夫,当年在西安赫赫有名气,手脚开砖碎石,如摧枯拉朽,尤其令人叫绝的是,一些人体的脆弱部位都坚硬无比。铁彦彪在两眼球上放置两个核桃,然后用油锤砸之,可使核桃粉碎,在肚脐上放置一枚核桃,也可以用油锤击碎,还可以在太阳穴上放置核桃,然后用油锤击碎。铁彦彪有一个弟子叫马德良,也有一身的硬功夫,马德良睡在床上,脱掉鞋袜,可使人拿油锤往光脚板里钉铁钉,而皮肉无损。前辈们的功夫真令人不可思议。穆老师说,铁彦彪练的功夫叫做“十三太保功”,现在称之为硬气功,练的是周身十三处穴道,可练成铁打铜铸般的身躯。



东东爱甩棍 发表于 2015-12-29 23:58

谈论起现在的武术界,穆老师不无感慨,武术这一民族瑰宝渐渐在流失,现在的年轻人愿意练武和能下苦功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对武术充满了误解,认为那仅是斗殴和野蛮的东西。现代人娱乐生活也丰富了,使人能用来练武术的时间被挤兑了,但更多的是人们思想意识里对武术的无知和不了解,现在的人大都认为那是陈旧的古董,而现代人看重的是学文化和赚钱,没有人愿意在武术上花时间和精力,现况堪忧,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消亡。刘希哲是老一辈知名的武术家,我问起刘希哲前辈的情况,穆老师说刘有八子,在以前的环境下都练武,现在的环境下都不练了。在穆老师组织的“西安回民精一武术馆”,前去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忽然说到武术在世界上的发展,穆老师不由得慨叹日本人对我国武术的强烈兴趣和大力发掘。穆氏一脉的心意拳在国内被人淡忘,但日本的研究者却慕名到西安找到了穆秉琦等人,几年前,日本心意六合拳研究者甲斐正也拜访了穆老师,讲述了他在鲁山、周口、漯河、南阳以及山西、安徽、湖北等地发掘心意拳的经历和成果。并由穆老师提供一些资料及撰文,辑成一文《穆子杰秘传拳法—心意六合拳和白猿通背掌》发表在了日本《武术》杂志的2003年冬季刊上。外国人都这么大感兴趣的东西,在中国却备受冷落,外国人花大精力发掘的东西,在中国却任之流逝,岂能不令人慨叹扼腕耶?

穆老师还讲起回族的武术史,说回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被欺凌被压迫的民族,回民同胞们为了自强,普遍开始习武自卫,是以回民中武风甚盛,民风较为强悍。现在国家的民族政策好了,各族人民都平等了,人们大都转向学文和经商,习武的越来越少了。在网上曾读到现居美国的心理学博士张源侠先生的文章,张大侠呵责华人在国外缩手缩脚,并责问“中国男人你为什么不练武?”不由得心有戚戚焉,旧时代回族同胞用练武来自强,现在的中国人何以不能练武来自强呢?




老炮儿 发表于 2015-12-30 12:56

太高深了,没法练习

不带安全帽的师哥 发表于 2015-12-30 13:06

确实有点高深,而且最主要没图

酒醉丶微醺 发表于 2015-12-30 17:28

http://www.mayi.s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mayi.s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mayi.s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萧遥 发表于 2015-12-30 18:17

有点高深

月色远山 发表于 2015-12-30 18:22

好多武术名人啊 ,也只能是武术名人

汤姆叔叔 发表于 2015-12-30 19:42

现在还挺有名的

gaosencctv 发表于 2015-12-30 20:47

哦,见识了

小艾街球 发表于 2015-12-30 22:11

这个看完不容易啊

老生常谈 发表于 2015-12-31 10:41

我不信他们,如果有机会跟刘海龙学也不接触这些大仙

fu33 发表于 2016-1-5 09:12

ctrl+c   ctrl+v

fu33 发表于 2016-1-5 09:13

老生常谈 发表于 2015-12-31 10:41
我不信他们,如果有机会跟刘海龙学也不接触这些大仙

赞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意六合拳在西安的传承